香港電影人以捉妖記來恥笑國產片
雖然我清楚瞭解許誠毅不是甚麼怪物史萊克之父,他在第一、二集中負責的崗位分別是眾多人物設計師之一、動作指導之一與及在第三集當上聯合導演,當大家誤會了而為你冠上此高帽子,不主動澄清是肯定品格上留有污點。雖然我明白許誠毅的長處是有趣的動畫,而非真人電影特效。雖然我不欣賞他的妖怪設定,雖然我不認為許誠毅懂電影,更不可能有資格當導演。雖然我身旁的女兒聽見要拉她去看《捉妖記》,身為動畫達人的她不斷指出妖怪設定水平太低,每個造型都千篇一律,又非常卡通化,跟真人不相配。但劉定堅還是堅持捧場,因為此片快衝破十億票房,單憑這個理由,我認為不論任何電影人有任何藉口,都不得不進場看一下這部賣座冠軍片。
BaseFx是負責視覺特效總製作的主要團隊,由於本片沒有甚麼特別要求,這家欠缺研發軟件及插件技術的公司,勉強能發揮水平。我聽過有關製作的負責人對特效的一些負面批評,也看到不少年輕人在網上吐槽不滿,但由許誠毅作主導,他的有趣卡通偏向能力,雖然導致我此等專業觀眾予以負評,但明顯普羅大眾跟劉定堅反應截然不同,在國際市場不認同的卡通造型配合真人演出,偏偏在中國這要求偏低的市場,大家拿錢投票,大都願意支持,認為這設計很好。
卡通設計減省了大量製作時間,妖怪的模型相對簡單,皮膚只一層皮而沒有毛,手掌沒指,衣衫也沒有,平平滑滑的實在太沒有挑戰性。由於妖怪似個圓波,動作變化有限,負責動作的動畫師,只是極一般水平,要是大家對比一下《瘋狂原始人》及網上可找到的全新三維動畫預告片《大力水手》,你會明白胡巴的動作只是幼稚級,但沒要緊,這裡是中國,觀眾要求還低,這已足夠了。
奚仲文的美術把《哈比人》及日本宮崎駿的設計融合後再中國化,雖然沒有驚喜,但委實在國產片算是有點新鮮感。到處都花了不少心血陳設,片方在這方面很願意付出,值得贊許。
有關打鬥方面是相對極之低分,可見得許誠毅徹底不懂武打動作,巨大妖怪頭塞進地洞這些殘舊招式,對打中不懂設計配合特別道具、場景、衣飾,對動作節奏毫不理解,對場面設計的認識極低幼,我只能說投資者江先生的眼光很准。雖然劇本極爛、雖然許誠毅未足以當導演、雖然這只是價值約八千萬的製作,但投資者押中了,他就是要可愛動畫人物,因為中國缺乏可以合家統請的節日片,只要適合作為親子活動,小孩對以上提及的要求都不懂,更不會要求,暑期唯一全家總動員支持的電影,父母與袓父母及外公外婆,加小孩自己共七張票,這相比情侶拍拖支持的電影,售票量多出不少哩。
由香港人主導的電影再勝一仗,太鬆散的劇情源於港式玩場面設計,每場想出有趣點子就是,例如男性大肚生小孩、玩盡以胡巴造菜、餵奶變吸血、樑上追逐…,堆砌笑料向笑點低的小朋友及三、四線城市觀眾獻媚,結果證明計算正確,港式商業電影風格再贏一仗。
當然,本片仍肯定是國產片中特效算是出色之作,畢竟人物動作、模型及燈光渲染等等實在花了不少心血。再加上模仿美國動畫的有關親人之間愛的故事,整部片走迪士尼動畫片故事風格,再說一次,這嘗試很成功,勝者為王,值得佩服。許誠毅雖然不夠好,但對比垃圾級別的國產動畫片,與及那些不知所謂的國產特效,卻實有板有眼。繼周星馳的《西游降魔》及鄭保瑞的《大鬧天宮》,香港人又利用VFX再勝一仗,國內朋友們,請再再再加油。
《捉妖記》並不盡如人意,此片一波三折,男一號只是井柏然,製作技巧及導演語言並不出色,在鏡頭節奏上尤為水平差劣,表面上是剪輯不成,實則關乎導演在編排鏡頭上根本停留在遠古年代,不明白以鏡頭組合表達節奏的製作技巧,導致每一場都有拖拖拉拉的沈悶感覺。故事的荒謬性及結構鬆散,換轉是國內電影公司,這種低能量劇本肯定不可能過關。但因為他是香港人主導,江老闆說了算,他眼光獨到,中國電影市場就是欠缺VFX,妖怪人物動作特效就是大家所愛,大陸投資者偏偏不肯面對數碼科技,唯有香港的周星馳、星皓、江志強勇於挑戰,結果奇蹟都由他們創造。
方向走對了,其他不足都不重要,當大家驚訝本片可創造15億票房紀錄時,我來提醒各位一句,當《大鬧天宮》也值十億,《捉妖記》15億太合理吧!
各位國內電影投資者們,你們的腦袋怎麼了?還堅持拍低質量、低成本、低技術的甚麼校園愛情片、公路片嗎?還不肯面對數碼科技、VFX嗎?香港電影投資者的這一巴掌要是還未能摑醒你,那就請繼續抱殘守缺好了,大家把市場份額都讓給香港電影人吧。
堅定物流 – 劉定堅
作者簡介
三十年前創作《蝦仔爹哋》,開創盧海鵬無釐頭金句,創下處境喜劇神話記錄的劉定堅,八十年代轉戰烽火連天的港漫市場,創作了最輝煌年代的《中華英雄》,並成為極少數的代表,只憑藉創作人身份,建立個人出版企業《自由人出版集團》,創作並出版了包括《刀劍笑》、《超神Z》、《狄克戀曲》、《賭聖》等等大批經典漫畫作品;及後進軍小說市場,《刀劍笑新傳》開創了周刋武俠小說神話,憑逾百部作品打開了中、港、台三地市場,經過長時間投入電影及動畫創作及製作,年多前開始進軍國內影視市場,身兼編劇、導演、製作人及投資者四合一身份,繼續挑戰更複雜的龐大市場,延展創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