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讓剪接師跟場

vol65-001

把負責後期剪接的剪接師併入拍攝團隊,好處除了可以隔一天觀看粗剪效果,指導剪接師如何調動鏡頭次序,把4K畫面裁剪或扭動,創造更多的可用鏡頭,更細緻地把整體剪接風格及表達方式傳遞,省卻大量溝通成本外,最重要是讓剪輯師有現場感覺。

傳統的剪接是導演拍下大量素材,再交予後期剪接師按其經驗,把故事重組。要是一般文戲,這些方式都沒有多大障礙,但碰上了追逐、打鬥、槍擊、混戰、飛車等等場面,剪接的概念便徹底顛倒過來。尤以近年觀眾愛看節奏明快的劇情為什,編劇及導演創作一場動作戲,必須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內,設計大量內容,令觀眾有抖不過氣來的感覺,有了充足內容支撐,製作上精緻的鏡頭運動、燈光、氣氛營造、演技等,才可能發揮效用。

所謂有限空間創作大量內容,絕對是創作融合製作的最大考驗,導演需要設計好每個劇情拐點,譬如被追的一方如何及時逃脫,中間雙方怎樣角力,鬥智與鬥力的不同設計。又例如兩人打鬥的分段危機處理,兩分鐘內設計出不同形式的打鬥,場面有什麼變化,雙方的壓迫感怎樣結構。這些都需要在鏡頭、聲效、道具、場境、對白、人物表情等各方面,帶動出轉折的表達,從而令情節不斷高潮起伏,引導觀眾情緒波動。

把剪接師併入拍攝團隊,讓他們在現場感受主創的細微設計,究竟那一段速度要加快?那一段要扭轉劇情方向?這是動作場面剪接中的特別需要。香港傳統由動作指導負責接,因為他對於動作的鏡頭表達,有關力度、速度的變化,都有獨特掌握能力。可是多年下來,武指形成了千篇一律的老舊模式,長鏡頭表現動作,打來打去都只是招式的變化,利用的都是簡單道具及鏡頭,太過單一。更重要是武行都愛拖長動作設計,刻意把他們的重要性放大,對於觀眾早已看厭,從不肯直接面對。

動作場面及動作設計,在今天已變得複雜化,觀眾要的除了創新外,還渴望內容上有強烈壓迫感,故此剪接師在現場即時感受整個佈局及每個細節變化,瞭解人與人、人與景、人與道具之間的關係處理,當回到電腦桌前,腦里有了完整的畫面,就可以清晰表達主創的原意,達到原來的所有設計效果。

剪接師跟場十分重要,但劉定堅未見今天的劇組有這種安排,再加上導演對剪接軟件的陌生,不瞭解數碼科技的先進世界,已把一切傳統製作概念顛覆,一直沿用愚蠢的落後模式,結果當然是混亂又混帳。

身為編劇或導演,你的大腦缺乏鏡頭接鏡頭的敏銳感覺,對時間及空間的處理不成,不懂得多元化表達,劉老師勸你早點退休吧。從前的九十分鐘、一百場以下、數百個鏡頭的電影,今天已是過時的古董,現代電影是接近三千個鏡頭、一百三十場以上,舊電影與新電影的節奏及氣氛表達截然不同,要講好一個精彩故事,剪接的能量變得太過重要了。

剪接重要,但首要的是自己大腦的剪接能力,一切精彩變化由此而生。要是你自覺在這方面仍是不足,我勸你先弄來一部27寸5K iMac、剪接軟件Final Cut Pro X,天天把精彩電影的動作場面逐場剪出來,天天看個飽,走出這一步,閣下才可能有燦爛的未來。

blogger-banner300x150-008

堅定物流 – 劉定堅

作者簡介

三十年前創作《蝦仔爹哋》,開創盧海鵬無釐頭金句,創下處境喜劇神話記錄的劉定堅,八十年代轉戰烽火連天的港漫市場,創作了最輝煌年代的《中華英雄》,並成為極少數的代表,只憑藉創作人身份,建立個人出版企業《自由人出版集團》,創作並出版了包括《刀劍笑》、《超神Z》、《狄克戀曲》、《賭聖》等等大批經典漫畫作品;及後進軍小說市場,《刀劍笑新傳》開創了周刋武俠小說神話,憑逾百部作品打開了中、港、台三地市場,經過長時間投入電影及動畫創作及製作,年多前開始進軍國內影視市場,身兼編劇、導演、製作人及投資者四合一身份,繼續挑戰更複雜的龐大市場,延展創作生命。

評論

評論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