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看酒的

寫酒,不是筆者的「職業」。想當日筆者為已故的《新報》寫酒時,出發點只有兩個:一是為白葡萄酒而平反,二是為了讓大家可以體會不同酒的優美。

vol65-wine01

欣賞,是香港人遺忘了的

這一篇,不打算介紹甚麼酒,就請大家容許筆者在這裡談一下自己在酒界這些年的心底話。香港是一個物質化、喜愛量化的大城市,速度快、生活節奏快,這份動力或活力,是世界級的,很多地方都不及香港的生命力。這股力量,一直影響著在當中生活的人與事,香港人,甚少會抽空去欣賞藍天、白雲、大樹、海岸及山嶺的風光;筆者的另一嗜好,行山,在無數個的星期天,遇上團體搞的行山團,一家大小郊遊去,見得最多的,就是父母子女同喊辛苦、危險、悶熱、疲累,鮮有聽到對林蔭間的欣賞和讚歎⋯⋯ 那份嘆,是慨嘆、是埋怨、是嘆氣。坦白說,筆者一遇上這種情景,就會急步「逃亡」,閒情,是自己抽出來、找出來的;看著一棵棵的大樹、明媚的藍天,永遠令筆者有好心情,腳步就自然地放慢,捨不得太早離開或錯過這些一毛錢也不用花的自然美態。

酒,不管是葡萄酒、日本清酒、威士忌、中國白酒、加烈酒或烈酒,在香港有的種類及選擇之多,總令人忘記了好好享受、慢慢欣賞的基本原則。不同種類的酒,各有不同的性格、形態、風味,包含著不同產地或來源地的歷史或文化特質;釀酒的人,大部分都是注入情感而造酒的,這些感覺,是不能夠單純地以顏色、香氣、味道來分析。飲家著實不用熟知天文地理、東西哲學、詩詞歌,享受之、仔細啖之、以食物助之來增加快樂,就已相當足夠⋯⋯這也是不少釀酒人的最大快樂!除了賣錢以外,能令消費者感到滿足、愉快、欣賞,是他們的初衷。

vol65-wine05

vol65-wine04

酒,是科學,也是感受

香港近年彌漫著一遍學習品酒之風,由喜愛葡萄酒而啟發出尋求知識本是好事,但筆者多年來見過不少真實例子,包括於學酒後仍然獨愛某一產區的酒、在朋友間的聚會中只侃侃而談香氣味道、將Blind Tasting 視為對酒的挑戰,卻忘了細味感受⋯⋯這些本沒有對錯之分,但過份地執迷於拆解香氣及味道的描述,看在眼內,實覺莫名其妙、大感不惑。

筆者與眾多釀酒師相熟,也與不少Master of Wine結下緣,大家平日所交流的多是彼此以不同的角度來欣賞不同酒款的心情,或甚是天氣暖化對釀酒的影響,有時更會是在出席過不同試酒會後,遇上過那些精彩動人而難忘的Food Pairing;分享的是經歷、是感性的交流,而非一大堆形容酒色、香氣及味道的形容詞,欣賞的是不同酒在不同人身上展現的魔力,是快樂、是享受,更多的,其實是感動。

把酒科學化、系統化,與科技的日新月異有著絕對關係。舊有的釀酒方法,多被說成代代相傳、傳統,皆因在科學未盛行之前,解釋不到這些傳統的釀酒方法為何是關鍵;隨著DNA檢驗的成熟、人類的科學知識愈來愈廣泛,傳統的釀酒方法漸漸被逐一拆解;科技的發展,令衡溫、儲存及種植學趨向系統化,使釀酒的各方面較以前容易掌握,這些都是科學為酒業所帶來的改變。筆者很多時談地方、談天氣、談歷史,是因為這一切都有機會是酒色、酒香、酒味的根源;要令讀者了解一支酒的動人可愛,後面的故事,實不可少。筆者始終也認為,大家只要多嘗試、多飲、多靠感覺去欣賞酒、喜歡酒,不把它們視作洪水猛獸又或是朋友間的一種挑戰,出於與朋友一同享受、分享、欣賞之心,就已經是最好的飲家了。

vol65-wine03 vol65-wine02

 

blogger-banner300x150-025

《酒途》

作者簡介 : Annette Lee (LAX)

香港葡萄酒評審協會 (HKWJA) 會員,文章見於業界刊物<香港酒訊>,無肉不歡、無酒不飲,愛下廚及愛大自然下所出之珍貴產物。

 

評論

評論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