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宜居嗎?
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公布一年一度全球宜居城市調查。受到去年佔領行動影響,以及市民與警察的衝突事件的影響,增加了市民對社會穩定的憂慮,從而導致香港排名大跌15位,跌至第46位。
那麼,香港是否還是宜居的城市呢?
調查是根據各城市的社會穩定性、醫療生、文化和環境、教育,及基礎設施5方面,對全球140個城市進行評分,再按照各地的平均分來排名。根據經濟學人智庫評核,香港的宜居度評分,在100分為滿分中得到88.8分,只較排第49的新加坡略高0.1分。
其實,多年來的排名顯示,自2010年起香港在全球宜居度平均得分下降1%,而今年出現那麼大的跌幅,主要是安定性得分下降達2.2%。雖然降幅看似微不足道,但影響仍然相當顯著。當然,智庫仍然相當客氣地指出,香港的宜居度仍很高,因為在生活中各方面都不大受限制。
值得一提的,近年香港人口中好像已少談了被內地城市取代的問題,當然,內地部份發達城市的GDP已超越香港,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有關宜居的排名,香港亦被內地城市追趕得相當厲害。在中國各城市中,北京在全球中排第69,較去年上升了5位,也是全球10個在宜居度上最大進步城市之一。經濟學人智庫評論說,在當前全球都面臨不穩定因素的威脅下,中國城市在宜居性上的改善,無疑是一個亮點。
這次公布的排名,對香港確實響起了警號。首先,香港回歸以來,似乎就一直以「食老本」為生存之道,似乎有什麼「無形之手」,阻擋著香港前進的步伐。當然,香港改變了自己的政體,從西方世界眼中的東方之珠,走到了成為他們眼中「敵對」力量的一員,因此,有意無意之間為香港發展制造一些小障礙,這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香港自己內部,都似乎有種不知所措的迷惑,就像突然間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動力。
更為嚴重的,是香港以往被埋在地下的矛盾,好像一夜之間都爆發出來。貧富懸殊、官商勾結、中港矛盾,青年上流等,不同階層,不同黨派,不同力量之間,都紛紛走到台前,當然,網絡的發展,為這種紛亂的形勢,帶來更大的鼓動作用。
今次經濟學人智庫提出的理據,主要就是佔領行動引發出來的影響。還記得,在佔領行動遠沒有開始前,就有政界重量級人物評論,這是一種自殘的行為,是一種賭博,是用香港人的前途來作一場不可能會贏的賭局。佔領行動的影響,老實說,目前仍然在發展當中,但肯定的,是香港不同層面都在撕裂,這種撕裂是一種深層的撕裂,隨時會令香港走上萬刧之路。
香港目前需要的,是一種深層次的自省,不管代表什麼力量,代表什麼利益,大家都要放下包袱,以香港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為香港找到一條出路。
劉言流語 – 明言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