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對弈」以外的真正棋局

Go-Equipment-Narrow-Black

擁有1200多個處理器的Google人工智能系統AlphaGo,在深邃的圍棋棋盤上把曾經「獨孤求敗」的韓國著圍棋9段高手李世石清跪擊倒,情境猶如19年前IBM超級電腦Deep Blue,將當時被譽為史上最偉大國際象棋手的垰斯帕羅夫趕下神壇,同樣令人震撼,亦同樣引發省思:電腦勝?人腦輸?

 

人類從運用勞動能力到工具利用,進而主動思考和決策,這個進化過程持續了幾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但人工智能技術只耗費了幾十年就讓電腦類系統,懂得運用由人工神經元組成的網絡,分析大量數據,尋找模式和「背後意義」,從被動服務學會了主動決策。

 

相比相比人腦有限的利用率,人工智能的「智商」全面勝出,只是時間問題。霍金、蓋茲等人都曾悲觀地提醒過,無度發展可能導致人工智能最終反制人類,造成不可控的毀滅。因此,「人機對弈」以外的第一個棋局,就是人類能否控制自己的心智,去發展合理的智能技術。

 

第二個棋局是經濟。根據歷史揭示,每一次的技術或智能提升,都會帶來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大躍進,創造出更多的工作崗位和發展機遇。當時的人工智能時代,能否配合「互聯網+」大潮,改寫經濟業態、管理方式與商業模式,下好一盤棋,將是成敗的關鍵。

 

第三個棋局是就業。人工智能和高科技勢將捲起低技術產業和工人的淘汰潮,由此帶來的社會震撼, 衝擊波不僅在於經濟,更延伸到社會和倫理層面,必須及早籌劃部署。

評論

評論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