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快樂
「你快樂嗎?」最近聽著陳冠希的經典作,雖然歌曲是一首情歌,但歌名不其然讓人反問自己是否快樂,原來不甚快樂。其實不少調查都指出,香港人並不快樂,也許源於政治環境﹑也許源於前途問題﹑也許源於生活﹑也許是…源於自己。
快樂基本上是雙向的,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外在環境,例如是外間的互動等反應出來,但現今社會的快樂,大多受物慾所支配,且越見自私。例如是「如果我擁有XXX就好了的想法」。
我們小時候,對快樂定義都相對簡單,以自己為例,沒有濃濃的物慾,閒時只要落街到公園,湊夠一班伙伴玩捉迷藏便共同得到快樂。假日和爸爸媽媽玩一場大富翁,過一天家庭樂,已教人難忘。
小時候的物慾呢?都有的,媽媽買了小小的玩具,甚或一隻燒雞脾給自己,已經會感到非常滿足,因為快樂除了來自物慾之外,更來自一份關心,一份溫暖,眼看爸爸升職加薪,見到爸爸快樂,自己都會高興。
可惜人在成長階段,實在變得太過自私,從小被灌輸野心﹑上進心的重要,成績好便能找份高薪厚職,考得好便有獎學金,這些觀念都只會令人變得現實。漸漸地,物慾成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我們的快樂呢? 全都是換部IPHONE﹑換個靚袋,或是換部靚車,甚至買樓。
還有什麼快樂是來自他人的呢?甚麼「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最終只會淪為歌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