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經濟要先保就業

經濟前景不明朗,本港2月零售額挫兩成創17年最大跌幅, 最新一季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進一步顯示, 香港消費者信心跌至前年佔領行動以來新低。更須關注的是, 香港雖然長時間「零失業」,但市民的就業信心指數竟由去年第4季 的99.7,急跌至90.6,也是自2009年以來最差。
4月本是職位空缺的年度高峰期,但今年的職位空缺較去年同期少約 1成,當中零售業的空缺更下跌約4成, 而企業在招聘時亦態度審慎,招聘時間由以往約1至2星期, 延長至約2星期到1個月。
事實上,受累於「驅蝗」和「反自由行」,與旅遊相關行業, 包括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業合計的就業人數,已經按年連跌10個 月。零售業的失業率,已經升到4.8%,住宿業更達5.2%。 由於失業率存在滯後情況,預計失業率會在未來2季再升。 在職貧窮會激化貧富不均,而高失業率則會令致兩餐不繼, 社會動盪。
作為外向型的小規模開放經濟體,容易受自身和國際因素影響, 香港過往已曾經歷多次經濟危機, 港人亦飽嚐求職要有擔保人、賤物鬥窮人的苦澀。 只因中央在回歸後的惠港政策傾斜,才讓香港經濟屢能有驚無險、 轉危為機,亦讓「回歸後世代」不懂窮滋味,可以豪言:不尚物質, 但求精神滿足。
不過,眼前的現實是國內經濟已向下滑,中港關係亦見疏離, 惠港政策肯定會大幅減縮,香港只能自求多福,政府和工商各界宜盡 量保住員工飯碗,避免產生就業和消費信心下挫、 形成企業不景和失業潮的惡性循環。至於年輕新世代, 除了負面性的不滿和抗爭外, 更需思考如何建設性地讓香港經濟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