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無恥的好導演

film-slate-against-red-background什麼是好導演?要成為出色的導演,究竟有何秘訣?進入大學苦讀影視製作是唯一途徑嗎?劉定堅在加入TVB後不久,認識了一位畢業於香港浸會書院(當時仍未成為大學)傳理系的朋友,他告訴我當年完成學業,當下趾高氣揚不可一世,但其後進入亞洲電視捱了多年助理編導,終於抵受不了摧殘,唯有走進TVB跟我一起當小編劇。由於他的創作能力及不上小弟,結果成為了我的助手,四年專業苦讀後,最終被一位只高中畢業的劉定堅壓住,心灰意冷下他不久便離開這行,當保險經紀去了。

另一位曾在電視台擔當創作要職的前輩,機緣下跑到電影圈當副導演,他曾嘆氣的說,電影不屬於學院派的,那些拍戲時不可一世,到了片場便大模大樣坐在導演座椅,把雙腳擱在小椅上,立即有人急急上前替他脫鞋子、襪子,用暖水毛巾擦腳掌的什麼什麼大哥,才是真正的電影主宰者,可是他們非單沒有讀過什麼大學,就算是小學也沒有上過。

以上是從前港產片豐盛時期的獨特現象,除了個人學歷,當個好導演又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個真實個案,某位大導演拍攝某場危險動作的戲,找來替身特技人從數米高的大樹躍下,代價是一萬元,一聲Action後,替身從樹頂撲下,在落地時爆出啪的一聲可怕骨折聲,當時工作人員都在導演喊cut後紛紛圍上前伸出援手,大導演也不例外,但他卻補上一句:對不起,剛才那一跳畫面不好看,用不了,我多給你一萬元,能再跳一次嗎?

沒錯,為了一萬元冒生命危險跳下來,這位替身朋友肯定很需要錢,剛才那一跳效果不成必須補拍,可是怎可能立即找來另一位替身呢?但要是改天再拍,這天的所有費用就浪費掉了。既然替身需要錢,他剛才又跳過,多給他一萬再拍一條就能簡單解決問題,用錢來誘惑他應該可以。

導演不擇手段達到鏡頭上出色的效果,感覺他有點冷血無情,這是現實中的必須,因為電影就是要用最有限的資金完成最出色的作品,對一切投資者而言,超支的導演肯定不是好導演。但另一方面,精彩畫面效果是要花好多好多錢去堆砌的,錢越多越有特色,在資金有限不能超支下,看到效果不成,導演必須想方設法挽救,過程中你顯得冷血無情,正常人都有點恨你,對啊,好導演就是不容易。

從初生之犢變身成為大導演,並不是光有創作才華就可以成功,因為電影圈是個很複雜的英雄地,裡面有一大堆權力鬥爭,有金錢誘惑、有美色投怀送抱換取機會,有太多平衡利益的考慮與決定,有無盡人事上的複雜較勁,這都是藝術創作能力以外,成功導演必須具備的過人條件。

提及超支,劉定堅又不妨再說另一個超支的故事。多年前有一位知名電視導演重出江湖,拍一部警匪槍戰片,他花掉所有預算完成了電影,剪片後他突然跟投資人碰面,說了一堆很出色的謊言,老闆竟然再掏出另一筆錢,讓他把電影的未完成部分弄妥。未完成?不,電影實際上是拍好了,搞什麼鬼?原來這大導演不滿意效果,他只好創作了一堆謊言騙老闆,結果再得到足以拍多一部片的資金,把每一場都重拍。當然啊,拍完又剪輯好後,你會發現當中有不少缺點,能重拍每一場,每個細節都能補充,效果當然更出色了。可是導演不應該如此低能的,之前沒安排好就拍,這不是太浪費金錢嗎?

但這些都不是觀眾理解和關心的事,結果是這部全由新人演出的電影最終大賣,震撼市場,拿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續集拍完了又再拍,共拍了四部,這電影叫《省港旗兵》,導演是紅透八十年代的麥當雄。

什麼是好導演?這樣說吧,某些人不認同並不重要,市場認為你是好導演就成。路該怎麼走?沒固定不變的,因為導演就是要強調個人風格,導演的成功路,過程也充滿不同的手法、方式。條條大路通羅馬,你決定當導演,那就奮力走出你自己的路吧。

評論

評論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