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諜影重重領悟挽救國產片

201607131347414oukcdnwsqrswpg2

欣賞Paul Greenglass的作品,首要是學習大師的場面設計。他開創了多方位、多層次共同推進劇情這種複雜佈局,從追踪總部、追踪人員、男一號及被追踪者,大致三、四方同時對cut,結構成扣人心弦的凌歷節奏、氣氛,全地球暫時最懂這種壓迫力強大的場面設計,唯他一人,這就是《諜影重重》系列中最了不起的關鍵。
劉定堅經常強調,所謂影視創作是場面設計為首,先設計好場景,配合不同人物產生衝突,再配合道具應用、不同鏡頭運動、人物對白,大致的獨特創意便可以呈現在劇情的表達上。他把一場戲分拆開三、四個場景同步對cut,中間某些人物更是從A位置一直轉移到B位置,懂創作的資深編劇,應該明白人物轉移場景,這代表無​​數新點子的可能,創作上可以安排不同危機發生。這種在創作框架上的龐大空間,讓劇情可以合理地扭轉,為觀眾帶來驚喜,確實是高手出招,非同凡響。
劇本創作是有其層次及模式的,我們統稱為方程式。在一個局限的環境下創造驚喜,這就是專業主創要幹的事。但太多編劇不知道在創作之前,首要是好好設計整個創作空間,我稱之為場面設計的框架。

 
當我看完《諜影重重》2跟3,就肯定當中的場面設計並不是編劇Tony Gilroy主導創作的,結果由他導演和編劇的第四集,徹底失去所有這種精彩安排,反而《諜影重重5》一出來的希臘暴亂場面,卻更上一層樓,由此可見所有點子全來自天才Paul Greenglass的腦袋,他的確與眾不同。

 
為什麼別人都模仿這導演的製作方法,卻從來不成功?因為Paul Greenglass發明的多方位、多層次共同推進劇情這種複雜佈局,才是創作核心,大堆導演模仿的拍攝手法,包括碎鏡、快速剪輯、變焦、手提拍攝等等,其實只是配菜,失去了多層​​次復雜場面設計,以上的技術運用都變得多餘。

 
還有你必須明白的是,多方位、多層次共同推進劇情這種複雜佈局,在創作人腦裡耗用的能量非常可怕,一般人腦袋的構造是承受不了的。這種同時遊走於幾個場景,主創腦裡不停為不同場景創造點子,互相關連又互動,你不妨試一下,腦袋肯定發熱叫痛。當中尤以學中文的中國人為什,腦袋內存不足,構想思維能力有限,要是你的第四根手指不是比第二根手指更長,天生三維空間思維能力強大,我勸你放棄好了。

 
Paul Greenglass在《諜影重重5》同時掛上了編劇的頭銜,這位超出色的影像編劇專家,混合鏡頭運動、聲效設計、場景調度、音效設計、影像設計、人物調度、場面設計等等,建立了獨特的導演語言。以上的每一方面,他都踏出了反傳統的勇敢步伐,這種背叛了小心打光、清晰展示、明確表達的拍攝手法,一直備受愛傳統製作藝術的不少製作人鄙視。因此Paul是一位勇敢創新的革命家,有這種無懼失敗、被唾罵的大師,電影工業才可能不斷為觀眾帶來驚喜,大家請為他的貢獻熱烈鼓掌。

 
但Paul只是個出色的影像編劇專家,對人物的掌握明顯力有不逮。從開場的希臘暴動到最後賭城飛車,從前智勇雙全的Bourn,明顯沒有那麼足智多謀了。力敵掩蓋了出色的運籌帷幄,最令人失望是過海關一幕,從前刻意被擒,再反過來追踪敵人,第五集卻是倚靠女一號透過電腦入侵系統協助過關,方法跟一般諜戰片無異,實在令人失望。看來Tony Gilroy還是有他存在價值的,Paul必須找到更出色的編劇,這系列往下在創作上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拍攝上,從三機同步拍到這一集四機不分ABCD機,各自配合安排好獨特的角度、位置、方式及器材,於剪輯時再決定選用,在掌握素材效果上當然更豐富、更精彩了。四部機同步拍,這是極複雜的學問,從導演、攝影到剪輯,必須都有極高的默契感,也因此老拍檔攝影指導Barry Ackroyd 及剪輯師Christopher Rouse都回來了。

 
致命的殺手狙擊槍、隨手取來環境物件作埋身搏擊、勒頸窒息殺人、手機通話同時用望遠鏡在遠處監視、邊逃跑邊隨時反擊、模糊的閃回、總部安排特工追擊、晃動的畫面、一場剌激汽車追逐…,我們可以看到Paul有很多獨特點子又再出現,這可形容為一種風格,但同時讓我們更明白為什麼他當年拒絕拍第四集。要從自己的經典再突破,真的談何容易!更多的錢可以拍到更大的場面,但不論是希臘暴動或賭城飛車,在佈局上跟第三集的摩洛哥屋頂追逐又或車站逃避暗殺,都有頗遠距離,證明錢解決不了精彩創意這大難題。 Paul這種天才渴望突破創新,但明顯拍完《Captain Phillip》後,手上仍未有更具挑戰性的項目,最終回來搞這系列電影。他再不能加添創意,唯有堆更多的錢,讓電影的製作更精彩,這是絕大多數續集的套路。可是當年2、3集Paul的革命性創意太出色,今回未能再突破,不少觀眾就不滿意了。

 
Paul Greenglass受到全球愛電影者大力推祟,主要原因是他發明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手法,去製作一種類形電影。我們常說的導演語言,在他的作品上展現得極之出色,最終形成一種風格。導演都應該有他個人很獨特的風格,除了漫威,可能所有電影人都會同意。

 
講了一大堆,劉定堅想說的是Paul Greenglass製作技術的確很出色,大量影評都在研究、讚賞他的製作能力,但是全球觀眾心底上真正佩服他的,是其革命性創新力量,這種態度是更高層次的風格。 《諜影重重5》未見有觀眾渴求的突破創新,也因此引致不少人失望,因為大家都會預見,此系列電影不可能再帶來從前有過的震撼驚喜。

 
什麼是具備震撼驚喜的創意電影?《星球大戰》《奪寶奇兵三部》《回到未來》《侏羅紀公園》《哈里波特》《英雄本色》《醉拳》《倩女幽魂》、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等等,全都是當中代表。再從另一角度看,國產片為什麼陷入低迷狀態呢?其實當中大家嚴重故步自封,欠缺創新理念,國產片都不敢挑戰新領域,這才是國產片致死絕症。

 
中國人拍片以資本為先,資本的經營基礎理念是大數據,有種種曾經成功過的依據,才可能說服資本投入。因此資本在追逐大明星、大導演、續集、IP,而導演亦受限制,難以冒險開拍創新影片,結果國產片陷入類形及內容不斷重複的死局。死氣沉沉令觀眾失去進入電影院的衝動,他們寧願在落畫後透過網絡觀看,漸漸摧毀整個行業。

 
電影就是創新的代表,所以愛新鮮感的十多二十歲的年輕人特別愛電影,然而當電影失去創意,這個行業必然開始凋謝。

 
國產片要擺脫厄運,扭轉蕭條劣勢,必須讓觀眾感受到革命性創新力量,不斷有震撼驚喜的創意電影推出市場。當你對天才導演Paul Greenglass的《諜影重重5》未能滿意,同一道理,觀眾也討厭國產片的毫無創意,這個死結解決不了,國產片肯定死路一條。

評論

評論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