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黨聯盟的前提和時機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未獲泛民一票,但承諾會「用最大誠意」跟各黨派溝通,並說支持立法會各黨派採用2001年時的「八黨聯盟」合作模式,由各黨代表與政府商量政策,形容政府現時不再是「行政主導」,只有「行政主動」。 日前,她已與部分黨派會面,而建制和泛民政黨代表亦曾「同檯食飯」,但因為欠缺前提和時機,結果就是行禮如儀食餐飯!

昔日的「八黨聯盟」,今天已是人面全非,能否東山再起,端賴有否合適的前提和時機。可惜,兩者都並不樂觀。

第一,立法會現時的政黨政團眾多,政治光譜和訴求散亂繁雜,即使同一陣營都會有「你不代表」,如何實現步伐一致的聯盟?當然,可以採用團結可能團結的策略,即放棄部分邊緣黨派,維持立法會的主導和運作;但經歷上屆立法會所曾出現的「一人拉死法案」,這些「孤狼」能防嗎?

第二,若是立法會內部能夠整合團結,則行政立法關係將會面臨全面「和諧」還是全面對立的抉擇,政府敢於曝露於立法會的集體槍口之下?建制派會放棄與政府結盟所取得的政治紅利,並與泛民分享?至於那些人小黨細的黨團,樂於在聯盟中擔任啦啦隊?

第三,經歷「佔中」和「旺暴」失敗,再加「DQ」風波,泛民陷進歷史底谷,還有多大的討價還價本錢?如此時機,聯盟等如投誠!至於中央,現時的目標在於撥亂反正,透過加強法治和強化一國兩制,去避免亂象再現。能夠組成「八黨聯盟」固然好,但這並非首選,也不會付高代價。

評論

評論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