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中環」之後又如何?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佔領中環」行動由提出構思,到最近發起商討日,以及分開18區舉行的小型商討日,在部分政界人士及傳媒的肆意渲染下,大有「即將蒞臨之勢」。有人將「佔領中環」視為爭取普選的「核武器」,但是,鮮有人討論「佔領中環」行動之後,究竟會如何。如果「佔中」達不到他們的目的,發起人是繼續推動革命,搞香港獨立,還是移民他邦。
「佔中」由意圖化作行動的訊號,已經越來越明顯。「佔中」發起人早前組織首場商討會,並且訂下了七個議題,包括如何商討方案、「談判底線」;「佔中」時機,何時展開、退出;「佔中」運動如何建立具公信力的決策機制等。從傳媒的報道來看,這些議題其實很多已有既定立場。現時的所謂討論,更像為「佔中」造勢,動員更多人支持既定方案。
根據「佔中」行動早前透露,他們會將一個普選方案交由萬人討論,再進行投票。如果中央政府屆時提出一些方案不合其意願,「泛民主派」其中一名超級區議員便會辭職,引發立法會補選。若果立法會進行補選後,由「泛民主派」的候選人勝出,那便代表香港人拒絕中央政府的方案。若中央政府不作讓步,便會啟動「佔領中環」行動。
中央政府早前已透過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喬曉陽向香港人展示了對推行普選行政長官的底線,任何逾越這條底線的方案,都不會被接納。換言之,如果有人刻意提出中央政府不接受的方案,就是為反對而反對,明知不會被接納而迫中央否決他們提出的方案,從而成為發動「佔中」的理據。
「佔中」行動發起人不時向外說,「佔中」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要達至普選。這個說法的確有一定「市場」,但是,「佔中」發起人並沒有把行動清楚說明,「佔中」後又如何,如果仍然得不到他們心目中的方案,「佔中」是將凝聚起來的「犯法」力量推動香港走向獨立?還是因香港在「佔中」行動而走向衰敗後,離香港而去。
[/vc_column_text]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劉言流語 – 明言
作者簡介
[/vc_column_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