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導演的前路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從前香港導演要開戲,都必須往為數不多的香港電影公司拍門,英皇、寰宇、美亞、寰宇…,主要是他們擁有明星資源外,本地和海外發行都有優勢。2000年後,香港電影業每況愈下,大批具實力的香港導演都北上國內發展,形成大家都要適應新遊戲規則,不懂玩或適應不來,留在只能承受數百萬投資額的本地市場,天才導演也肯定難以大放異彩。
國內銀幕已突破一萬七千個,過去10年每年總票房都有愈百分之三十增長,電影收入愈億已是基本要求,單是宣傳及推廣費用這一環,從三、數百萬到二千萬也有,絕對跟香港截然不同。由於2013年經統計後,2、3線城市佔電影票房已達70%,從前集中在大城市北上廣三地宣傳已不再現實,大江南北數十個城市,各自有當地的媒體,傳宣人員必須在當地扎根,不時跟各戲院經理打交道,搞好關係,令自己公司發行的電影佔據更多影廳,安排在最好的時間放映;利用地方網絡、印刷媒體及電台等推廣,搞活動宣傳,已是少不了的商業行為,因此負責全國搞宣傳、發行的單一公司,都集結數百人馬,規模更且越搞越大。
中國仍有2、3千個縣未建有新式多屏影院,這些人口都以十萬計的縣城,都視往戲院睇電影為新潮流娛樂,他們的票價平均比大城市較低,但進入戲院享受電影的熱情更高漲,加上欠缺多元化娛樂節目,看電影成為青年人時尚習慣,故此票房增長大多集中在這些小鎮。
回歸後電影市場重點轉移至國內,人口一不子飛升2百倍,經過一輪大廝殺後,部分香港電影導演總算站穩陣腳,但太陳舊的把戲已不大見效,周星馳是唯一刻意專攻電腦特效的代表,現實亦只有他的電影票房超逾12億,這是沒有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啊!香港導演也許大多已老,接受不了數碼時代的衝擊,徹底放棄了vfx這重要一環,拍來拍去仍擺脫不了舊框框,你看啊,徐克不利用vfx,又怎可能創造出奇幻特效影像,一舉衝破6億票房呢?
當你發現香港已再沒有產出新一代電影明星,李冰冰、範冰冰、楊冪、文章已完全取代,導演這個重要位置,香港人的優勢亦漸漸減弱,長遠實在不樂觀,那一年一度的電影金像獎,肯定快將奄奄一息!
[/vc_column_text]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堅定物流 – 劉定堅
作者簡介
三十年前創作《蝦仔爹哋》,開創盧海鵬無釐頭金句,創下處境喜劇神話記錄的劉定堅,八十年代轉戰烽火連天的港漫市場,創作了最輝煌年代的《中華英雄》,並成為極少數的代表,只憑藉創作人身份,建立個人出版企業《自由人出版集團》,創作並出版了包括《刀劍笑》、《超神Z》、《狄克戀曲》、《賭聖》等等大批經典漫畫作品;及後進軍小說市場,《刀劍笑新傳》開創了周刋武俠小說神話,憑逾百部作品打開了中、港、台三地市場,經過長時間投入電影及動畫創作及製作,年多前開始進軍國內影視市場,身兼編劇、導演、製作人及投資者四合一身份,繼續挑戰更複雜的龐大市場,延展創作生命。
[/vc_column_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