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黑暗的一點燭光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地上的寒氣、窗外的寒風,一直透過關了大半的隙縫無情地送入屋內。床邊的暖爐正在運作,你打了個顫抖,爬上剛關上電源的電熱毯上,蓋上TRUSSARDI的波蘭(95%)鵝絨被, 準備呼呼入睡。

尖沙咀的天橋,一個老伯伯正在把白天拾到的紙皮努力往自己的身上蓋。他躺的「床」是前天撿下的,他說這是新換的床墊。

我向他遞上一張棉被,一雙露指手套、一對厚襪子和一瓶潤膚霜。「天氣乾燥,沒事就塗一下,腳板是人的第二心臟,應該好好保護,天冷了,如果可以就到避寒中心休息」他伸出一雙已化成裂痕的手接過物資,然後搖搖頭,再搖頭「如果今天我去了避寒中心,明天氣溫又上升超過12度的話,我就會連這個住的地方也要失去。」一時之間,我接不上話,只懂輕拍他兩手緊握的拳頭,伯伯的眼眶翻滾著熱淚,數分鐘的無言相對,淚水卻終究沒有落下。

同行的友人返回,給伯伯遞上一瓶熱維他奶,伯伯盯住維他奶看了很久,想婉拒又敵不住我們的熱情,我知道他在想甚麼。「和朋友聊天,總會想一邊喝著東西一邊聊天,這麼冷的天氣,喝熱維他奶剛剛好。」

他收下熱維他奶,然後慌亂地從褲袋翻出了一堆紙團。那是數張二十元和一堆皺成一團的紙張。未幾,伯伯從紙堆中抽出了一張被摺成心形的白紙遞給我們「請你們吃飯」紙有字,那是一張明哥飯卷。

「這是今午撿破爛的時候一個義工給我的,但只有一張,不好意思…我今天賣了些東西,明天有錢吃飯…」我知道這是作為朋友的心意,所以我沒有推遲,而是鄭重地收下了,後來我轉送了給附近公園的一位無家者。

「你在這裡住了很久?」他搬開椅上的雜物,示意我坐下。那是一張小小的紅色膠椅,椅上的圖案因為退色經已變得接近糢糊,但我依然一眼認出這個款式,因為二十多年前的每個星期六,我都會把這款小紅椅搬到家的門前,獨自坐在膠椅上,挽著拖鞋等待父親的歸來。

「快4個月,從前我住在相隔幾條街外的唐樓,後來失業,交不起租就開始住這裡。」

「政府沒有為你提供幫助嗎?」

「政府的資源應該提供給更需要幫忙的人,但那不是我。我手腳健全,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實生存到!就是冷氣機勁左少少,有時候屋頂漏下水咁囉。香港人嘛,有咩未捱過,我地呢代嘅人,個個都是本住獅子山精神捱過嚟嘅,鬼叫你窮呀,頂硬上!哈哈哈…」時而世易,梁班子的上場,已教我們接近忘記曾經的獅子山精神,當年的父親,也是憑藉這副精神,獨自一人養活了我們三家十一口,如今聽住他故作輕鬆,落力的苦中作樂,心頭猛地一熱。我不敢告訴他「香港」經已接近「陸沉」的事實,只好叫他好生保重,改天再來。

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62歲,太太早幾年去了和上帝作伴,無兒無女,就他一個人。他說,只要有心生存,不介意付出勞力,再缺乏學識的人,也不會無法生存。他不需要政府的幫忙,也最怕別人的施捨,因為這會讓他感到難堪,但他知道社會上有一小撮人是真心關懷他這一類的「朋友」,也是這一小撮人的關懷,讓他感受到人間有情,更堅決地拒絕接受政府的綜合緩助。他甚至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加入關懷別人的行列,用自己的經歷,令他們知道自己其實沒有被社會遺棄。寒風下蠟光,縱冷仍暖,分享就是把自己的燭光點燃別人的蠟燭,用分享的力量把世界亮起來。

[/vc_column_text]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blogger-banner300x150-001

雪來話長 – 夏雪

作者簡介

我從來没有停止過寫字,不管以任何形式。我寫,因為想更了解自己、了解人生。我寫愛情,是因為仍然期待愛情;我寫生活,是因為對生活仍然抱有希望。與其說是我熱愛寫作這項藝術或技藝,不如說我享受用文字分享自己和與讀者互動和交流的這個過程。

想跟我交流或互動可以進入我的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gela.beatrice.ab

[/vc_column_text]

評論

評論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