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不等於文化衝突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在港英時代,港英政府利用香港和內地之間的邊界,長期實行排拒、隔離和疏遠內地的政策。回歸後,兩地不論在政、經、民間交往頻密。在磨合期間因長期文化,生活習慣及價值觀等差異衍生出來的「中港文化差異」被激化為「中港文化沖突」。

事實上香港背靠祖國內地,在經濟上及民生上已經與內地形成密不可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關係。但每當在公共交通上看見內地遊客在車廂內進食、大聲喧嘩,內地小童在商場、遊樂場當眾便溺等等不太文明的行為時,大部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都感到很難理解及不安。就在前個月筆者跟家人到海洋公園家庭遊時,因要趕及觀看海豚表演,一家人不坐吊車,嘗試比輕快的新設施〝海洋列車〞。我家的小女孩當時坐在嬰兒車上,列車到站,正當我們準備登上車時,突然一團自由行遊客因要趕上車,蜂擁地衝過來,差点把嬰兒車也推反,筆者正想轉身跟他們理論,但看見他們都是年過半百,皮膚黝黑,心情帶點興奮的一群疑似農民或民工的長者,筆者也不忍掃他們的興,輕輕叫他們小心點便算吧。

部分內地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惹人煩厭,被當面指摘怨不得誰,但港人亦應以和平,及以事論事的態度看待,互聯網罵人,針對其內地人身份的謾罵,好像最近尖沙咀「驅蝗行動」、旺角及沙田的「拖篋行動」都不值得鼓勵。退一步想一想,車廂內的不文明行為,又豈止來自內地人?不少港人也會在車廂內吃麵包、大聲講電話,我們不能太過寬己嚴人。

孔子向來主張泛愛,此思想後來發展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無論內地人還是香港人,大家都是中國人,親如兄弟,骨肉相連,血濃於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發生在港人和內地人之間,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對於兩地融合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當然要認真正視,妥善解決。

港人應該做的,是把事件作為一面鏡子,反思我們是否也有類似行為。中港兩地融合已是每天不斷加速上演;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堅守港人價值,在兩地文化差異中,做文明典範,應尋求兩地一同進步,求同存異,有包容立心但切勿放棄原則,否則一同退步!

[/vc_column_text]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森〞靈雞精 – 許森

作者簡介

於中、港、台從事媒體工作二十年,目前為多間公司及商會的顧問/董事和自由撰稿人。

[/vc_column_text]

評論

評論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