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衣毒藥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從馬會的電視廣告中,看到如何將賭博美化為社會功德的魔法。一位OL為減壓,與友伴往馬會慶祝生日,下注。美化為減壓到馬會消遣;相信一般在公家席的普通馬迷也沒有如此的消費能力,這廣告從文化研究成文化干擾(Culture jamming) 角度,內裡是魔鬼並非O.L般的美化幻想,內裡藏有中層或以上階級的生活模式(lifestyle)來潛以物化地像毒藥般影響視象的意識,就像Polo及Niki的童裝廣告般,在高消費式遊艇會拍攝兒童Nike及Polo廣告,早早灌輸中產或以上的生活模式,穿Polo或Niki就會有這種生活。
馬會如此的「糖還毒藥」值得批判,因它比Nike及Polo更加恐怖,原因是內地涉及「賭」,非像Polo及Nike般的生活應有的態度。「賭」可以傾家蕩產之餘,也像毒品一般,令人亂性,及家散人亡;從小被灌輸這經美化的毒藥,電視又沒有在播放時段之限制,只有更多更多小朋友或青年受害者。
馬會一邊說自己是大慈善家,一邊又是用賭民的拉人入局,成受害者。但細想,馬會做慈善的公非從「正當」方法得來,是從「撈偏門」手法而來,只是看「偏門」撈家而己,所以就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地大在電視大賣廣告,拉人入「會」,一個無底的黑洞!
[/vc_column_text]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政文人 – 梁德民
作者簡介
[/vc_column_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