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作就能爭取普選?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vc_column_text]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在後佔中年代,如何繼續爭取普選,泛民政黨與「雙學」似乎都將不合作運動視為「法寶」,問題是,不論在議會內阻撓政府施政,還是議會外的「抗租拆稅」行動,成效都成疑問,更何況,拖延政府的撥款申請,受影響的是一般市民,以及全港的整體發展步伐,這又是否值得呢?
不合作運動(Non-cooperation movement),又稱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非暴力反抗運動,由律師出身的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聖雄甘地所發起。1918年當一戰結束後,英國對印度的統治轉趨嚴厲,反英運動隨之興起,要求獨立自治的呼聲高張。甘地呼籲以非暴力的不合作手段,抵制英國的統治。他要求印度人不納稅、不入公立學校、不到法庭、不入公職、不購買英貨,並多次絕食。甘地和平消極抵抗的方法,近乎癱瘓當地的殖民政府,並讓其飽受各界尤其是英國國內的壓力;迫使英國政府不得不頒布新憲法,讓印度逐漸發展自治體制。
泛民政黨在今屆立法會聲稱發起不合作運動,將「佔中」戰線伸延到議事堂內,目的是要全面癱瘓立法會和特區政府運作。泛民議員表明不會阻撓有關民生的議案,甚至要求優先處理涉及民生的財政撥款申請。問題是,他們發起的不合作運動目的就是要癱瘓立法會和特區政府運作,如果真的要達到他們心目中的效果,就要阻撓政府提出的所有議案。如果泛民議員要為民生事務「開綠燈」,政府的財政撥款,基本上都與民生有關,所謂民生無小事,為何泛民議員又要阻撓。究竟泛民議員是向誰發起不合作運動?
學聯等團體呼籲市民「抗租拆稅」,具體來說,是呼籲全港公屋居民在每月交租的最後限期日才交租,令房委會減少利息收益。同時,建議納稅人將本年應付稅款,不論薪俸稅、差餉等,分拆成多張支票,用每張68.9元或6.89元繳付,藉以表達對政府的不滿,並藉此施壓爭取「真普選」,促成特首梁振英下台。學聯的建議,除了予人「小學雞」的感覺外,就算學聯中人也承認殺傷力不大。
事實上,不合作運動連泛民「盟友」也吃不消,當中尤其是阻撓公務員加薪撥款。於是,近日教協會長馮偉華已經明確表明不支持反對派議員在財委會拉布,擔心隨時影響近十萬名教職員的加薪進度,另外職工盟屬下的多個工會,包括香港郵政局員工會、港九拯溺員工會、政府第一標準薪級員工總會等,都聯署要求政府調動立法會財委會議程,讓公務員加薪等沒有爭議性的議案先審議。對泛民政黨來說,教協、社總及這些工會都是其最穩固的基本盤,絕對不容有失。如果再堅持不合作,等如自毀長城。
泛民政黨各有盤算,真的要依靠他們的不合作來爭取普選,無疑於癡人說夢。
[/vc_column_text] [vc_column_text pb_margin_bottom=”no” pb_border_bottom=”no” width=”1/1″ el_position=”first last”]
劉言流語 – 明言
作者簡介
[/vc_column_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