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之道:不同酒有不同的 欣賞方法
筆者曾經戒酒達7年之久;年少輕狂時,追求的是酒精,而非欣賞杯中之物。在重拾杯中之物之前,筆者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各種酒與飲食文化及歷史的關係,確定自己對酒有正面思維,方才深造、撰文說酒及以影像分享酒的基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大家能以欣賞之心、愛惜之情去了解每一款酒。
法國波爾多左岸杯賽 (Left Bank Bordeaux Cup 2015)
看似不關大眾事的法國波爾多左岸杯賽 (The Left Bank Bordeaux Cup,簡稱:LBBC) 是世界性的業餘葡萄酒鑑定大賽,至今已舉行第14屆。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香港不少的酒圈中人,都會參與其中,去教導年輕一輩葡萄酒的基礎及如何去認識、分辨及欣賞為大原則;年輕一輩,是指香港的大學生。LBBC 整個比賽的目的,就是要讓世界各地的大學生,通過理論題問答及盲品來比試對葡萄酒的知識和了解。大賽的五大選區,分別是紐約、倫敦、巴黎、香港及上海;於不同選區勝出的學生,將代表該區出戰於法國波爾多舉行的冠軍賽。
第四年舉行的香港區選拔賽剛於2015年2月28日於灣仔君悅酒店完成。今年共有八間院校參加,包括:香港大學(HKU)、香港中文大學(HKCU)、香港理工大學(Poly U)、香港科技大學(HKUST)、香港浸會大學(HKBU)、香港城市大學(City U)、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HKU SPACE);而每一間院校的 Wine Team都有一位在與酒界工作相關的導師義務協助和指導。於大專學院中要成立Wine Team這回事,從來都是困難重重;除了經費及資源外,社會的阻力為最大因素:不少院校都怕背負上成立了 Wine Team 後,會等同於鼓吹同學們嗜酒、買醉的壓力。然而,筆者夠膽說一句,從沒有在品酒、試酒或酒展上看到同儕們大醉或失儀;因為大家都知道,不管是葡萄酒、加烈酒或烈酒,它們都有不同的方法去品嚐,是手工、是藝術,不同種類的酒當中的香氣與味道的分別,是很值得我們去嚐試、學習和領略的。同理,這八間院校的導師,都是以正規的方法,讓年輕人學懂對酒抱有尊重、欣賞之心,而非買醉、尋醉。
這一界法國波爾多左岸杯賽的香港區選拔賽,終由香港浸會大學勝出;他們會於2015年6月12日代表香港出席法國波爾多舉行的比賽。早前美國選區則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及麻省理工大學(MIT)勝出,而3月2日則會是上海選區的選拔賽;而英國選區,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及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的勝出機會則極高。
Malt Master Whisky Festival 2015
香港近年興起威士忌,「嚮」、「山崎」、「白州」這些日本威士忌的名字,男男女女都講得出;然而,大家對蘇格蘭威士忌的認知,仍然是相當少、相當低。筆者很好運,於廿歲出頭已有高人教曉我Single Malt 的獨特之處 ─ 一切由一杯 Ardbeg 開始,亦多得這位高人打通了我的威士忌之穴。
在2015年3月7 日於中環PMQ的 The Qube,正好讓大家有機會去嚐試不同牌子的蘇格蘭威士忌。當中包括:Highland Park 30yr old、Glenrothes John Ramsay、The Glenlivet XXV、Glenmorangie Signet、Auchentoshan Virgin Oak、Glengoyne 21 Year Old 及更多更多。
搞手Malt Masters 的 Ian McKerrow 是一位蘇格蘭人,他的家人,Mackinlays,早於 1800 年代就出產著名的 Mackinlays 混合型威士忌(Blended Whisky)。Malt Masters 的宗旨:「適量飲用蘇格蘭威士忌不是一種放縱 ; 而是向文明、文化及大自然資源的一份敬禮」。正因如此,四年前他隻身來到香港,建立起 Malt Masters 這個組織,為的就是讓香港人能接觸到更多不同的蘇格蘭威士忌;而且還舉行不少蘇格蘭威士忌的品酒課程,讓大眾對蘇格蘭威士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領略當中的奧妙。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到:www.maltmastershk.com 得到更多資訊。
香港浸會大學同學比賽時的情況。
為8間院校作導師的 (前排左至右):Jennifer Luk (HKUST),Katie & Bernard (HKU),Raymond Luk (HKCU) ,Chris So (HKU SPACE)及後排的 Edmond Chu (IVE)。
在盲品環節中,同期們的專注。
盲品環節中,先比試的是紅葡萄酒。
《酒途》
作者簡介 : Annette Lee (LAX)
香港葡萄酒評審協會 (HKWJA) 會員,文章見於業界刊物<香港酒訊>,無肉不歡、無酒不飲,愛下廚及愛大自然下所出之珍貴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