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認真交代的三個「毋忘初衷」
「毋忘在莒」這句成語,源出於春秋戰國時期,發生在齊國和莒國之間的兩個典故事例,包含著兩個意涵,就是「勿忘前事」和「收復國土」;而在國民黨遷台後,亦曾大力開展「毋忘在莒運動」,希望大家毋忘敵人、毋忘責任、毋忘目的。
在去年的佔領行動期間,「毋忘在莒」變成「毋忘初衷」 ,並成為其中的一個核心口號。然而,我們需要毋忘甚麼初衷?最簡單的說法是對「真普選」的追求。然而,再深入追問,甚麼是「真普選」、怎能達致「真普選」、達致「真普選」是為了甚麼,以及我們需為實現「真普選」,付出甚麼代價?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真普選」是否香港政制民主的唯一選項,其他任何選舉辦法,都會戕害香港?回答這些根本的問題,有助我們回溯當日的「初衷」,以及香港的民主路應怎麼走?
79日的佔領行動和平落幕,當日的主事者在自首之餘,卻是全部「踢保」,和平佔中的感召力在那?佔中三子跳船、學聯換屆、泛民議員只懂不合作、五方平台星散,試問當日的「初衷」是否仍在?還要不要,以及如何「毋忘」下去?當日的主事者有政治和道德責任,提出一個說法?
此與同時,還有需予省思的兩個「毋忘初衷」,第一是25年頒布的基本法,雖已經歷四分之一個世紀,但意見紛陳、觀點各異的問題,非但未能疏解,更見愈走偏鋒,連人大常委會決定亦被公然挑戰,完全違背法理和政治倫理。因此,有需要重面回溯基本法的立法「初衷」,盡快清除雜思妄想,匯集未來的前進思路。
至於另一個需要檢視的行動「初衷」,就是反水貨客的「光復行動」,以暴易暴式的「驅蝗」,水貨客趕不走,卻嚇怕真的來港消費群,令旅遊業和零售業成為代罪羔羊。這種本末倒置的行動,其「初衷」是需要「毋忘」還是「盡忘」?這將關乎香港的氣度和前途!
求是集 – 李明慧
作者簡介
[/vc_column_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