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關係=愛情關係?
要剖析解構當代政治局面,不妨試將現代愛情觀套入,發現政治關係與愛情關係如出一轍,而且用愛情觀看當代政治,詮釋出箇中的關係及問題癥結,愛恨情仇,一覽無遺。
以前,君主制的世代,君王是高高在上,臣民對君王「從一而終」、就算是無能力或荒淫無道的君主,臣民只會盲目的默默追隨,好像楊家將及岳飛般,愚忠到要命,什麼「吃君之祿擔君之憂」,君說一,臣民不敢說二,極權及奴隸心態下,「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雖間中也有出現奪權叛變推翻政權,但不少都是沒有好結果,能搶得「天下」歷史留名者,成功率不高。
歷史上的愛情故事,要不就是海枯石爛,至死不渝;或者像一般的愛情,盲婚啞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以現今愛情學來看,以往父權主導下,女性卑躬屈膝,被男性「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就如君臣間相處,相推翻(判變),或再選另一對象,即被判浸豬籠,總然之就是「你沒有好結果」。
隨著時代變遷及開放,政治制度、經濟、教育,有著不同的變化,從以前狹窄、被動、消極的臣屬政治文化(The Subject Political Culture),到現在全民可隨意積極的參與性政治文化(The Participant Poltical Culture),不僅能貢獻政治體系的「輸入」(如納稅、服兵役、投票、參政等),同時,也能由政治體系「輸出」(如對政治施政的好壞)作出反映。
現今,君主制已絕跡,極權奴隸制也差不多完全末落;全民可隨意參與、甚至參政,在資訊流通性,可變性、選擇性增加,政治文化變得複雜化、多元化,民主意識加強,並成為大勢所趨,「民主」被世人稱為政治的終極模式。有學者認為穩定的民主政治,是社會中的參與政治文化與偏狹、臣屬兩種政治文化的平衡,這種兼容並存的政治文化,稱之為「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
綜觀現今男歡女愛,男女均可作主導角色,自由選擇配搭、自由戀愛,不再像以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一而終」心態,不單可以主動「輸入愛情」,但同時為尋找終極(理想)的對象,積極的「輸出愛情」;雖然間中仍有父權陰影之下的男尊女卑情況,但男女平等都已硬道理,但維繫長久而穩定的愛情,仍然雖然作出「平衡」、「協調」,但若真的認為彼此不再適合,要「分手」離場,出軌、叛逆也罪不至死。
政府與反對派政黨的關係就是結婚多年的夫婦關係,最好及最醜一面彼此已一清二楚,愛情熱度退卻,開始事事看對方不順眼,各據一方,爭拗開始愈來愈多,雖然緊張關係隨時一觸即發,但又仍未去到決裂分離收場,因為彼此知道,若沒有了對方,所有爭拗已沒有意義,也沒有了對手,也沒有了平台,大家已成了「天敵」,只能經常「挑機」,用盡一切手法,試圖改變對方,希望在對方手上爭取多一分影響及關注,甚至作出妥協。但亦會以「為反對而反對」,明知大家不會退讓,也不會為對方改變,只為捍衛彼此心中的一分「核心價值」。
至於一直與政府長相廝守的「建制派」,就如已經走到白頭的老伴侶,沒有激情,也欠缺浪漫,彼此能走一天算一天,反正一起這樣久,為免傷和氣,合適不合適都已沒有辦法了。就算內心更不滿對方,也不易表露出來,因為吵也沒辦法,因為一早「聽天由命」,「命運已早安排」。
激端路線的政黨,就是整天吵鬧著要分手的情侶,天天吵架,不退不讓,甚至一不惜一切,要與對方一拍兩散為止。不論真理、歪理,務求加敗重擊對手,別無他求,為的是離場時要有「SAY」,光榮有型有尊嚴的離場,要比連續劇來得好看。但值得留意是,鏡頭前,在議會上吵得面紅耳赤的「敵對分子」,鏡頭後,有不少都是友好關係,甚至比同派的人更熟絡親密,就像在搞「曖昧」的情侣一樣,秘密的在搞「地下情」。
綜觀國際,不少民主國家,偶然會出現「執政聯盟」政府或聯手合作的政黨,這就像玩一夜情的「性伴侶關係」(Sex Partner),各有需要,只要合眼緣,在Right Time,Right Place便可,一次即可棄,不用負什麼長遠的關係,也不會太有負擔,只為各取所需。當然若下次有機會,彼此用得著又再有需要時,彼此仍有機會走在一起。
現今愛情觀錯綜複雜,離離合合,如何覓得真心者,難比登天。政治關係也是一樣,沒有絕對的敵人,今天政見不合,不代表將來永遠沒有機會靠近,甚至走在一起,當然天時、地利及人和等因素也很重要。
雅言雜 – 林雅惠
作者簡介
投身傳媒工作十多年,專注電視新聞節目製作,興趣政治及文化研究,幕前幕後都做過,近年兼職投身教育界作育英才。與不同政界及社會人士打滾的日子中,領略到各樣的亂局紛爭,都離不開政治與文化,想拆局,洞悉一點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