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吠陀」結合醫學與瑜伽 治癒身心靈

「阿育吠陀(Ayurveda)已有5,000年歷史,來自印度,是世界上三大古老醫學之一。」阿育吠陀實踐者Layla解釋,Ayur在梵文中意為「生命」,Veda則是「知識」,結合起來就是「生命的知識」,涵蓋從出生到死亡的完整智慧。

Layla(右二)早前與Aura Yoga舉辦The Yogic活動,展示本地瑜伽活動之多樣性。

這不單是醫學,更結合了科學、哲學、不同種族的文化與宗教元素等,關注身體、思想與靈魂的平衡,「阿育吠陀認為人體由五大元素構成:空、風、火、水、土,我舉例說,胎兒在子宮內孕育時,媽媽的子宮提供了『空間』,臍帶傳遞氧氣代表『風』,母體維持特定溫度是『火』,羊水是『水』,媽媽的DNA就像『土』,凡此種種決定了孩子的體質。生命從受孕那一刻起,就離不開這五大元素。」

The Yogic活動共有逾130人參加,場面盛大。

阿育吠陀把人分成三種主要體質(Dosha),每種體質需要不同的瑜伽、飲食與生活方式來平衡,包括Vata、Pitta及Kapha,「首先是Vata(風+空間), 典型特徵包括身型瘦削、思緒多、容易焦慮、怕冷、手腳冰冷、皮膚乾燥,這些人適合緩慢而溫和的瑜伽,可以多靜坐,多吃暖性食物,並避免過度刺激。」

在沙灘上加上圖騰,為參加者帶來祝福。

第二類體質是Pitta(火+少量水),這些人擁有中等身材,脾氣急躁,容易發炎、胃酸多、喜歡競爭,他們適合冷卻型的練習(如月亮式呼吸),應避免太激烈的運動;最後一類是Kapha(水+土),他們骨架較大,容易水腫,動作緩慢,情緒穩定但有時懶散,「這些人適合節奏較快、帶有力量的流動瑜伽,刺激代謝。」

Layla早前跟隨阿育吠陀醫生學習,進一步了解當中的意義。
活動邀請了Kirtan HK團隊進行瑜伽梵唱,作為古印度的奉愛瑜伽Bhakti Yoga練習。

Layla表示,很多人練瑜伽會愈練愈疲累、愈練愈焦慮,就是因為沒根據自己體質選擇合適的類型,「找到自己的Dosha,才能真正達到平衡。」

阿育吠陀主張因應自己的體質,去做瑜伽運動及調整生活作息。

Layla表示,他們希望把正宗的阿育吠陀瑜伽帶給更多香港人,讓大家明白「瑜伽不只是動作,而是根據個人體質的整體生活方式。」她寄望日後能舉辦更多活動,並將收益捐給海洋保育等非牟利團體,希望把「平衡自身」延伸到「平衡地球」,「當我們懂得了尊重自己身體的獨特性,就會更尊重大自然。」她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