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日本人的集體意識及文化

邱士縉Stanley@MIRROR今次不騷胸肌,而是透過磁性的聲音攻陷人心。他首次擔任紀實片旁白,為Now TV Now True《日本小兒科》(The Making of a Japanese)進行聲音導航,影片內容講述日本的小學教育。當年的「野人老師」對於這個新嘗試會否覺得是挑戰?Stanley稱:「當知道這個工作時,感到有些驚訝,雖然之前也試過為動畫配音,但聲音導航卻是第一次,感到驚訝的同時也十分開心。 」

1.5小時影片與一份厚厚的稿件

相信大家對於Stanley磁性的聲音不感陌生。《日本小兒科》影片長達1.5小時,Stanley需要熟讀一份厚厚的旁白及配音稿件。他坦言沒有太多時間了解整段紀實片的內容,只能在正式錄音時邊錄音邊揣摩。他指出:「開始時的確有些難度,因為要配合畫面的時間限制及內容,還要調整語速。幸好錄音室的同事幫忙跟著進度,接著便愈錄愈順。」做影片旁白與演戲不同,經常演技爆發的Stanley說,「拍戲時,觀眾可以看到我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但做聲音導航時,觀眾只能聽到我的聲音,我只能靠聲音去放大情感。經過這次後,我覺得在這方面仍需要不斷學習。」

被小女生的努力不懈而感動 

Stanley跟大家一樣並不熟悉日本的小學教育制度。今次錄音令他有另一番體會。Stanley表示:「我覺得這套紀實片很有意義,影片跟隨著一班小學生的經歷和成長進行拍攝,你會認識到日本的教育制度,並思考其制度是否有值得香港參考的地方。相信不少父母和老師能透過這套片獲得啟發。」當問到片中哪段情節最深刻和感動,Stanley立刻想到片中有位初小女生,她很想加入音樂團,於小一入學典禮上表演。可惜在甄選鼓手時,小女生因為漏了拍子而落選,這令她情緒大爆發。然而,她仍努力練習,爭取在第二天甄選「打鈸」的機會,最終成功了。Stanley解釋:「這件事對我們大人來說,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在孩子心目中,這就是她的全部。這亦令人聯想到日本人追求完美的精神,從他們的小學時期就已經開始萌芽。」

自豪當過交通安全隊總隊長及風紀

至於Stanley的小學生涯又是怎樣渡過呢?Stanley表示:「小學對我來說已經是很遙遠的事,很多事情已經忘記了。當時我並不太喜歡音樂課,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當過交通安全隊總隊長及風紀,是否很厲害呢?還有一件事到現在我都沒法忘記,小一開學當日我發燒,恰巧上學前又喝了牛奶,結果在集隊時突然嘔吐,實在太尷尬了。自此之後,我緊記發燒時不要亂吃東西或吃甜的食物。」

《日本小兒科》 於日本最大公立小學實地拍攝  

大眾對日本人的印象可能是堅守崗位、嚴守紀律、勤奮、有禮貌、細心,或喜歡整潔。大家有否想過這些性格和特徵是如何煉成?大家在小學的時候有沒有親自打掃課室或幫忙倒垃圾?在學校午膳時,取餐返回座位時有沒有保持秩序?所謂「三歲定八十」,日本人具備的特質及一絲不苟的態度,原來自小一入學時已經開始培養。《日本小兒科》在日本最大公立小學之一的東京塚戶小學實地拍攝,並獲得全體學生、教師、家長及社區人士支持。導演山崎艾瑪(Ema Ryan Yamazaki)由2021年櫻花滿開的春天開始,捕捉該校小一及小六年級學生在新學年開始至結束的校園點滴。拍攝期間縱使面對新冠疫情的考驗,這群日本學生依然展現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日本的小學教育方針注重集體意識及紀律。在校園內,老師會教學生打掃課室,每個學生從小就有自己的責任和角色,從而建立起群體意識,形成了日本獨有的特質。《日本小兒科》揭示了「日本為什麼會是現在這樣」,讓大眾重新思考教育的功能。片中有師生間的互動情節,亦展現了同學之間互相體諒和鼓勵的場面。

小一新生的懵懂摸索與小六畢業生的離愁別緒

一群小一學生懵懵懂懂地展開小學生涯的初體驗,摸索課堂的規矩,對校園內每一項事情都感到新鮮和好奇。他們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及第一次獨立處理問題。小學是他們學習社交及價值觀的第一個地方,同時學習成為日本社會一分子應有的特質。另一邊廂,一群小六學生即將畢業,面對升中、成長,及未來踏入社會的挑戰。老師不忘勉勵他們要突破自己界限,勇敢嘗試。六年級的同學們在精彩的小學階段最後一年,經歷了歡笑、淚水和成長的重要時刻,日漸長大,成為日本的未來棟樑。

《日本小兒科》(The Making of a Japanese)紀實片被《日本文摘》讚譽為「今年的大亮點!」,並榮獲日本當代電影節觀眾票選獎、日本連線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大獎。以教育聞名的芬蘭媒體亦對此片給予「溫暖無比」的全面好評。

【邱士縉Stanley@MIRROR磁性聲音導航《日本小兒科》】 帶你走進日本最大公立小學,探究日本人的集體意識及文化 《日本小兒科》(The Making of a Japanese) Now True現已上架
網頁:https://www.nowtv.now.com/nowtrue/

返回頂端